1937年10月19日,红一方面军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万里长征后,终于抵达了陕北的吴起镇。经过这段漫长的征途,士兵们虽然疲惫,但心中充满了胜利的期待。
第二天,国民党军队的先头部队向直罗镇发起猛烈攻击。我军顽强抵抗,经过连续四天的激烈战斗,最终成功夺取了直罗镇的胜利。这场战役不仅为我军稳固了阵地,也为中央政府把全国革命大本营安置于西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紧接着,中央军委又决定对延安南大门甘泉发起进攻。那时,耿飚担任红一军团第一师的参谋长,杨得志则是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的团长。两人接到命令,带领部队向甘泉进发。
刚刚经历了直罗镇的胜利,部队士气高涨,战士们兴奋地骑上缴获的战马,准备继续前进。耿飚骑着一匹青马,英姿飒爽;杨得志则骑着一匹精神矍铄的白马,气势十足。
行军途中,向来爱闹腾的陈赓突发奇想,提议耿飚和杨得志来一场赛马比拼。两位年轻军官正值青春年华,充满斗志,马上欣然同意了。两匹骏马迅速奔驰起来,沿途响起阵阵欢呼声。杨得志骑的白马气势更胜一筹,逐渐超过了耿飚的青马,领先在前。
正当杨得志快要冲过终点时,前方的草丛中突然蹿出一只野兔,白马受到惊吓,猛地扬蹄一踹,杨得志被甩下马背,重重摔在地上,瞬间昏了过去。场面一度紧张,众人皆惊出冷汗。
展开剩余82%耿飚迅速上前为杨得志实施人工呼吸,同时安排警卫人员将他抬上马车,好好照顾。经过长达20多里的艰难行军,杨得志才渐渐恢复意识。此后,他再也没有骑上那匹白马,心里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。
多年后,两位老将军回忆起当年这段“赛马历险记”,都感叹当时年少轻狂,几乎无所畏惧。这次插曲为红一师的甘泉行军添上了一段惊险却又无大碍的趣事。很快,大家就抵达了甘泉城下。
甘泉城依山而建,城墙由夯实的黄土堆砌而成,虽无坚硬石材,却坚固异常,且地势险要,防守极为方便,攻打起来极其困难。红一师的官兵们集思广益,决定采用古老而有效的“放迸法”——挖掘地道直通城墙下方,然后放置炸药,通过爆破摧毁城墙。
挖地道的难点在于无法直视地面情况,地道长度的测算必须极为精准,否则炸药放置不当,爆破效果会大打折扣。工兵营多次反复测量,尤其是在夜间实地丈量地形,最终确认了准确的地道长度。
经过数日苦工,地道终于挖通。军队从附近老乡处买来一口棺材,将重达1000斤的炸药装入其中,再将棺材从地道运送到甘泉城墙下。此时,耿飚亲自带领突击队严阵以待,准备发动总攻。
炸药引爆的夜晚,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,黄土和尘埃飞扬满天。耿飚带领部队迅速冲向爆破点,然而眼前的景象让他愣住了:尽管花了大量时间计算,炸药依旧未能准确放置。原来,他们只考虑了地面的水平距离,忽略了地势的坡度,简单来说,就是没用上勾股定理,导致炸药埋得太浅。
炸药虽已爆炸,但突击队已抵达城下,撤退不可行。耿飚果断下令兵士们在城墙上开洞,准备重新组织爆破。守城敌军被惊动,急忙向城下射击,但突击队藏身于射击死角,敌军改为投掷手榴弹。
甘泉的城墙不高,手榴弹直接落在突击队附近却未爆炸,队员们迅速捡起,反掷回去。就在混乱之中,一颗手榴弹爆炸在耿飚身旁,弹片划破了他的脖子,鲜血喷涌而出。幸运的是,弹片并未伤及重要动脉,耿飚保持清醒,凭借随身携带的一瓶云南白药及时止血。
突击队长受伤,爆破行动不得不暂停,众人决定暂时撤退。得知耿飚受伤,彭老总和陈赓、罗瑞卿、杨得志等老战友闻讯赶来探望。
彭老总看了伤口,严肃地说:“这伤口可不好,光靠云南白药是不够的,快让徐海东叫戴胡子过来!”随后安排警卫联系戴济民。
耿飚对此表现得很淡定,觉得伤势并不严重,还能骑马到处走动。所谓“戴胡子”即红15军团卫生部部长戴济民,建国后曾任国家卫生部多项重要职务。接到消息后,戴济民连夜骑着骡子急行200多里赶到甘泉。
见到耿飚,他严厉责备道:“你这是拿命在玩!你的伤在‘危险三角区’,紧邻大动脉,周围淋巴密布,一旦感染或动脉破裂,后果不堪设想!”随即为耿飚用生理盐水消毒伤口,注射消炎针,重新包扎,提供了最佳治疗。
耿飚与戴济民是老相识,早年在中央苏区时戴曾任总医院院长。那时医疗极为简陋,药品紧缺,戴胡子经常亲自上山采药,用茶叶水清洗伤口,绷带反复使用,十分节俭。
耿飚见这次用的是好药,开玩笑说:“你怎么变阔气了?以前不是挺节省的吗?”戴胡子笑答:“老大,我给你用的其实是兽医药品,直罗镇时我们抄了109师的兽医营才有的。”耿飚笑道:“老伙计,别把我治死了。”戴胡子反驳:“这比用茶叶水可靠谱多了。”
耿飚一贯乐观,晚年谈及此事仍带幽默,但这背后却是人民军队在极其艰苦条件下浴血奋战的真实写照。能用上兽医的药品,已经是难能可贵。
治疗后,戴胡子叮嘱耿飚要多休息,别轻易乱动。但耿飚性格刚烈,经常跑去甘泉前线视察。为防他再次冒险,彭老总派警卫紧跟护卫,才让他稍微安心养伤。
不久,中央命令红军发动东征,耿飚伤未痊愈,便找到戴胡子要求出院。戴胡子仔细检查后坚决反对,还拿出医书给他上了解剖课。但耿飚意志坚定,坚持要走,并保证会小心照顾伤口。
最终戴胡子无奈,只能请他吃顿饭送行,临别时再三叮嘱:“那是危险三角区,务必小心。”
于是,耿飚带伤踏上了东征征程,继续为革命奋斗。
发布于:天津市线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